当前位置:
  1. 首页
  2. 资讯
  3. 行业资讯
  4. 新型肺炎影响下的文旅经济状况与对策

新型肺炎影响下的文旅经济状况与对策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下,文旅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疫情过后,又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1月20日,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等情况;1月24日,按照文旅部统一要求,国内旅游团队业务和机加酒服务暂停;随后全国景区陆续发布闭园公告,开园时间另行通知;1月27日,北京暂停所有旅游团队业务、机加酒服务;同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延长春节假期,部分省份规定各类企业不得早于2月9日;1月29日,全国各大卫视集体减少娱乐性节目播出。

以下参照2003年“SARS”疫情,浅析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一、对经济层面的影响

  参考2003年“SARS”影响的分析,可以大致明确其作用渠道。最重要的机制是担心病毒传染,自动或被动地限制人员流动:第一,服务需求减少;第二,生产、投资与出口中断;第三,失业人口增加;第四, 财政与金融环境恶化。

  新型肺炎疫情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出门减少,很多地方已经实施“隔离”措施,不少疫情严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对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影响巨大。根据美团等机构之前发布的《2020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春节期间,全国酒店预订需求较平日明显增长,异地用户占比较平时上涨16%,而文博馆类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五成,春节预计4.5亿人次出游。目前看来,以上数据将会锐减。

  1月30日人民币离岸价破7,意味着市场产生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股市一路下跌。同时,银保监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银行给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特意点名四大行业(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批发零售、文化旅游)。

二、对产业层面的影响

  我国的产业划分为一、二、三产业,旅游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经历2019年环保的政策约束,已经受到重创,虽然春节前期出台相松绑措施,但对已受损情况无计可施。此次疫情,对于产业恢复受政策支撑面影响,增速稳步提升,影响范围面不是很大。

  第二产业影响面主要体现在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第三产业中餐饮、文旅、影视、交运、教育等服务打击最大,但是医疗医药、在线游戏、视频平台等行业受益明显。对比2019年的相关数据,即可得到验证。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基本颗粒无收。

复盘2003年SARS之后,能源、原材料行业,涨幅超过100%;

  旅游影响的高峰期为3—6月,全程影响时间大约是一年。从2003年下半年,客流有所反弹,但是并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

三、对文旅层面的影响

  疫情发生后,旅游同行社群也在讨论未来旅游走向和对策,行业内在2003年SARS之后,提了一个概念是旅游业敏感性,而非脆弱性。

  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具备刚需基础,在市场基础面的支撑下,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不会一直低迷,会在疫情后形成报复性增长趋势,但是不会形成井喷性增长。

  目前看来,相对于2003年的SARS,最大的不利因素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长,传播更为隐蔽,防控难度更大;有利因素在于政府经验和应对能力总体上有很大提高,舆论监督的逐步到位,同时防范疫情的反应速度和举措也远胜过2003年。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此次疫情将在五月份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后续旅游业的复苏赢得更多时间。

  40年来,中国旅游经历了多次冲击乃至危机。1982年,国际石油价格冲击;1987年,美国经济冲击;1989年,国内政治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1998年,国内洪水灾害冲击;2001年,美国9.11事件冲击;2003年,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冲击;2008年,综合因素冲击。2020年新春,又经历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巨大冲击。

  所有旅游危机事件中,传染病对行业的冲击最大。根据2003年的报告主要影响维度:一是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的产业,传染病冲击一切社交及聚众活动,2003年SARS疫情对全板块各细分均构成冲击;二是国内游游客流降速明显,旅行社、旅游平台、代理平台等旅游平台中介垫资巨大,债务增幅明显;三是星级酒店及住宿业整体下滑明显,部分企业被洗牌淘汰;四是出入境旅游警告频发,出游意愿断崖下滑,客流平均损失20%。

  根据业内数据显示,2003年SARS对业绩的影响在疫情平息后仍然持续了2-3个季度,直到2004Q2极低基数下迎来明显反弹。尽管疫情已经过去,但出游意愿的恢复传递至上市公司收入业绩端仍有延迟。

四、2020年旅游的走向判断

  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天中国领事服务网上公布了大约48个国家对国人的出入境实施的管制措施(31日增加到62个国家)。同时多国航班、签证等原有政策已做相应调整,预计影响周期在两个季度左右(三个月评估一次,会随着疫情变好随时取消,也可能适当延长)。

  参照2019年的公布数据,内地居民出入境3.5亿人次,2018年为3.4亿人次,同比增长率从2018年的6.7%下降为2.9%。内地居民出入境保持增长转向低落,国外入境持续低迷。预判2020年旅游的走向:旅游已经成为民众的刚需,平缓运行是大势,小幅下滑不排除,参照2003年SARS之后旅游行业的报复性增长,并没有形成井喷式增长趋势,因此推断2020年旅游业基本面大幅上扬不乐观。

五、疫情之后的对策及举措

  1、 基本面的调整看政策支撑

  此次疫情适逢传统春节假期,旅游、影视、运输、快消等传统春节经济同样受到影响,春节假期档多家影剧院停业,多地娱乐文化活动取消,全国旅行社团队游也全部暂停。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认为,相比2003年非典,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外部环境更差,且当前疫情发生的时点为对第三产业需求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节,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参照2003年SARS疫情,农林牧渔板块以19.55%的跌幅领跌,纺织服装、餐饮旅游、房地产三个板块紧跟其后,跌幅均超过18%。跑赢大盘且涨跌幅为正的仅有黑色金属、交运设备和公用事业。受非疫情影响,社会消费类行业受到重创,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影响较大。

  宏观经济基础面的对策主要在于国家层面的支撑与保障,参照2003年SARS经验,主要在以下方面形成举措:一是增加财政支出支持医疗防疫设施建设,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二是减费降税,主要减免交运、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中受损严重行业的增值税;三是大力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放开市场准入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

  2、 产业面的回归看价值提升

  此次疫情与2003年SARS疫情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而疫情对服务业消费影响较大。参照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的看法,一是市场的调整。随着旅游业达到相当规模,中国旅游市场已经从最初的高速增长期,进入到平稳发展期。从长远来看,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旅游消费市场无疑是充满前景。二是模式的转变。传统旅行社业绩下滑明显,创新型旅游平台进入绞杀期,客户群体呈现小众化,房企资本进军旅游。三是监管的严格。靠违法违规方式赚取利润的空间将越来越小,以创新出业绩,以管理出效益应该成为旅游企业未来真正的生存发展之道。

  3、 景区面的延展看内容品牌

  (1)景区内容的优化。年前很多景区为春节旅游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活动策划、项目招商、管理运营等等,有些新开景区花重资、请团队、追顶尖、做品牌,没想到颗粒无收。

  未来景区的内容打造还是需要回归本身价值,在内容丰富度上需要重新寻找自身优势和文化基础,并做到不断挖掘、不断放大、不断活化,这样才能形成产业主线,进而使自己的内容丰富起来,变得耐看。同时还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渠道来构建产品,借助现有的先进技术和匠心工艺来打造,好钢用在刀刃上,好钱用在产品上。

  (2)运营团队的打造。行业的稀释,带动人才的流动。随着近几年房企纷纷入驻文旅行业,在资本的冲洗下,旅游景区呈现了几年的“高大上”,部分规划却土得掉渣,难以被市场认可,同样经不起时间的冲刷。有些景区团队随着资本的方向,流向其他板块,形成逐利的单一性。

  其实专业人才不只是平台、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土壤的成分。即使很多优秀的人才独占鳌头,但是进入企业后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在团队打造中允许试错成本,但是试错成本具备有限性,可以和自己的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可以大胆利用自己专业能力开疆拓土,另一方面为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自身资源和人脉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减少试错成本,保障项目达到最优化。

  (3)二消项目的策划。近几年来对景区考察中发现虽然景区花重资请专业团队和国外顶尖策划公司来完善游乐设施板块内容,但是渐渐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传统的游乐设施项目在实践中往往具有周期性,在一定的周期内可以达到顶峰期,周期过后便是衰败期,同时和维护期相重叠,项目后续运维费用很高,维护和更新后续会成为主要议题。

  2019年开封大宋武侠城的成功案例为景区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环境下,新的原创项目稀缺,大投入缺钱的情况下,演艺是最好的突破口,但不一定是那种大演艺产品。而是小而精能够逗游客一笑,让游客拍照的小演艺。因为其投资小、可变性大、门槛较低,必然会为更多的旅游项目带去一点曙光。当然,在一个低门槛的领域,做出有门槛的产品,才是更多旅游项目的破局之道。

  (4)文创产品的延伸。提起文创产品,总是绕不开故宫、横店及台湾文创产业,这些在国内都属于先行者。尤其台湾文创做的让人信服,产品的创新性、工艺的匠心性、文化的坚守性都很值得业内学习。

  此次疫情发生后,由于大家都宅在家中,不能出行,因此很多博物馆、景区利用自身景区、收藏文物等形象化的内容,联合融媒体平台、VR技术、投影技术等推出数字博物馆。虽然部分系统操作过去繁琐,镜头广角调整不到位等问题外,基本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欣赏欲,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都属于文创及营销创新的新形势。

  回归景区本身的文创产品,我一直建议从自身文化优势出发,挖掘自身最突出的文化元素,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放大某个点,并且聚焦、活化这个文化元素,做到商品化,将其进入市场,形成产业链,打造出具有自身元素的文创产品。


本文摘自迈点网






    没有赛事数据